PC-S1-ADS

寶林案2死! 台大醫警告「這2食物」避免重複加熱

 

PC-A1L-ADS

 

PC-A1R-ADS

寶林案2死! 台大醫警告「這2食物」避免重複加熱 觀看人數:46042  

 

寶林案釀兩死!台大醫急警告「這2食物」避免重複加熱

不少人近期前往台北信義區A13的知名素食餐廳「寶林茶室」用餐,返家後感到腸胃不適,持續腹瀉及嘔吐,目前釀出兩死悲劇,還有民眾尚未脫離險境,仍在加護病房觀察。衛福部3月27日召集專家醫師緊急會議,認為「米酵菌酸」 (Bongkrekic acid) 毒素致命的可能性升高,而衛福部資訊處處長、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在臉書發表自己的想法,開頭就稱「越來越嚴重,米酵菌酸可能性提高!」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
李建璋解釋,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 (cereulide) 都是粒線體毒素,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,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,所以臨床上,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,都有昏迷、肝、腎衰竭、休克、無發燒等現象,但前者的細菌毒更猛爆,所以當傳出死亡、重症的增加,是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。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
「即使是極少量的1.5毫克米酵菌酸,也可能致命」,李建璋表示,過去的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.3至16小時,30%至100%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。

PC1-ADS

他提到,這種食物中毒幾乎都在中國報告,且和發酵食物有關,台灣、日本、韓國從來沒有發生過,所以先前才將仙人掌細菌放在前面考量。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
李建璋進一步說明,早期的報告稱,是偏鄉家庭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汙染導致,自2018年以來,則是木耳 (有3起) 和濕粄條(有5起) 為主,但困難的是,受污染的濕粄條在烹飪和食用的過程中未觀察到異味、顏色和性質變化,也沒有口感異常,不像一般腐敗的食物入口即知,所以很難提早察覺;另外,唐菖蒲伯克氏菌是種常見的細菌、廣泛分佈,可以從土壤、玉米、大豆,以及乾燥和半乾燥的白木耳中被找到,在自家加工過程污染很難管制。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
李建璋直言,目前中國傳出的報告都是自家製的發酵穀物產品導致,而工業化生產的穀物發酵產品尚未被發現導致中毒,暗示著自家製造過程容易受到污染,「但台灣商家一般而言,應該不會自製粄條,如果是工廠製造受汙染,那麼就要源頭管制,擴大回收。

PC2-ADS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
李建璋補充,確診米酵菌酸中毒的方法,必須要在患者或是食物細菌培養陽性或是蛋白質鑑定,確定其存在;要治療的話,使用抗生素Trimethoprim-sulfamethoxazole、 ceftazidime、 carbapenems、fluoroquinolones、minocyline都可以殺死細菌,但致死最大的原因是毒素、不是細菌,光殺菌無效,想要移除毒素,透析是個方法,卻無濟於事,「因為只需要1.5 mg 就足以致死」,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,是目前唯一可行。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
最後,李建璋警告,無論結果如何,建議民眾短期內,對於不是新鮮烹煮,而是「重複加熱」的米、麵主食,都應該都要多加小心或避免。

圖片來源/臉書 (李建璋) ,下同

PC-A1L-ADS

 

 

 

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

文章尾1

熱門推薦

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

熱門推薦

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
00000

關於 EZ生活


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。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!分享學習的經驗。

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!

重要聲明:ezp9.com分享生活網,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,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。 由於本站是受到「即時發表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,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聯絡我們告知,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。
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,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。
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| 聯絡我們 | ,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。
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