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小時候,應該都玩過《威利在哪裡?》這部繪本有趣的地方
除了讀者必須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尋找「威利」之外
圖片中許多精彩的小細節,也充滿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
不過,你知道嗎?在台灣人人都在尋找的「威利」,在其他國家可不叫這個名字。

還記在法國曾經發生的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嗎?當時法國民眾為了譴責恐怖分子,發起了一連串聲援「查理週刊」的活動。
其中,就有法國人以「Où est Charlie?(查理在哪裡?)」為標語,並且配上「威利」拿著鉛筆流淚的圖像,向受害者致哀。
當時,法國人之所以直接採用《威利在哪裡?》的梗,原因不為別的:因為,「威利」在法國就叫做 Charlie。
《威利在哪裡?》的原作者,是英國插畫家 Martin Handford。
sponsored ads |
|
sponsored ads |
他於 1987 年出版童書《Where’s Wally》之後,就有 28 個國家陸續購買了此書的授權。
為了讓這些國家的出版商便於翻譯,英國給予了每個國家的「威利」不同的名字與性格。
除了法國的 Charlie,「威利」到了德國變成 Walter、瑞士 Hugo Valle、丹麥 Holger、捷克 Valdík、土耳其 Gezgin Veli Ali、俄羅斯 Уолли (Uolli)、日本ウォーリー (Wōrī)、越南 Văn Lang

經過在地化之後,把「威利」的名聲打得最響亮的,就屬美國版的《Where’s Waldo?》了。
在英國,Wally 的原始設定只是一個聰明卻搞笑的卡通人物;然而在美國,Waldo 被授權的角色設定,卻是一個潮到出水的科技旅遊者。
正因為美國出版商贏在行銷這點,Waldo 的名氣甚至超過原版的 Wally,並且開始出版許多周邊商品。
sponsored ads |
|
sponsored ads |
而這份影響力也傳回英國:當原作者 Martin Handford 替《Where’s Wally?》的新書創作反派角色的時候,竟然取名為 Odlaw(中譯:奧德)。
你注意到了嗎?Odlaw 正好就是 Waldo 的反向拚音。
這樣的巧思,對於美國《Where’s Waldo》的讀者而言也許會覺得有趣,不過對原版英國《Where’s Wally?》的讀者而言,卻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
介紹完威利的許多不同的名字後,就要來介紹他不為人知的可怕背景
根據都市傳說,故事必須從30年前一場駭人的殺人魔案件說起…
大約是發生在1987年以前,英國當時有位恐怖的連續殺人狂,他專挑小孩下手、以殘忍的手段、泯滅人性犯案,陸陸續續共有20多名孩童喪命。
當時,英國社會人心惶惶,由於這位殺人犯狡猾又很會藏匿,父母們都深怕孩子遇害,警方也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抓到他。
sponsored ads |
|
sponsored ads |


但抓到人後,發現他精神明顯異常,便直接送進精神病院裡治療。
沒想到,他竟趁醫療人員不注意逃跑了!後來,即便警方發布了全國通緝令,仍沒有人再找到他。
事件發生後沒多久,Martin Handford的《威利在哪裡?》繪本就上市了。
後來有人說,其實威利穿的紅白條紋衣服,就是精神病院的囚犯服裝,而威利的帽子、眼鏡和拐杖,都是Martin Handford用以暗指殺人魔的變裝手法,至於威利全身掛滿生活用品和家當,則指他正在逃亡中。
Martin Handford希望藉由這本繪本來提醒孩子和家長,可怕的罪犯可能就在我們身邊,所以敢來一起尋找威利? 
|